清明,有艾粑

看到飘落的梨花,总想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;看到清明的雨,便想到杜牧的《清明》。

修行人,以净心参究为方便,不宜深陷世务,更不应贪恋口腹之欲。然时令的斋食,总还是要做一些。取清鲜的艾草,竹林的春笋,切些师父自己腌制的咸菜。笋与咸菜作为馅料,艾草与米粉揉捏成团。这是清明时令的蒿子粑,与青团相似相近。

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在传统文化中,清明不仅是农时节气,还寄托中国人的哀思。

清明的前夕,茶季再忙,师父也会做些蒿子粑。即可作为寺中常住师父们的斋饭,有居士善信来寺,也可那些给他们品尝。有居士食后连连夸赞说是难得清香。

一个清字,酿尽人间百味。修行人对美食不起贪心,对劣食不生嗔心。千百年来,清明时节于世间芸芸众草中以艾草入食,更有着中国人的智慧。艾草亦是中药,是最常用之药。《景岳全书》说:“(艾叶)能通十二经,而尤为肝脾肾之药。善于温中逐冷除湿,行血中之气、气中之滞”。
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