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难不难?
不难,手捧佛经诵读也是学佛
但是,也很难!
学佛就是依照佛法改变自己
道理好懂,做到很难
在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中
佛陀早就总结了“人有二十难”
这些困难看上去是修道的障碍
但却也是修道的助缘
其中哪个是你现在最大的困难?
■ 一、贫穷布施难
生活富足之人,还能愿意布施、愿意奉献,本身就已经不容易了。对于生活困顿、囊中羞涩的人来讲,那就更难了。但其实,难的不是拿出什么来布施,难在思维方式的转变,即使我人微言轻、即使身无长物,但我的内心也可以是富足的,能给予别人很多力所能及的帮助。布施并不一定非得是钱,一个微笑、一个援手、行一个方便、一份举手之劳......
■ 二、豪贵学道难
生活条件太好,也往往使人贪恋享受,不容易生起修行的诚心。因为拥有的很多又很好,大部分人就割舍不下对这些优越条件或美好物品的喜爱之情。
虽然豪贵学道难,但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正面例子的,他们不仅护持寺院修缮、庄严佛像,帮助建立道场积极弘法,还在重大灾难前挺身而出,救灾助困。钱,本身并不会成为修行的障碍,障碍的还是人自己的观念。人,要做钱的主人,而不是被钱财栓住的奴隶。
■ 三、弃命必死难
人人都惜命,也确实必须爱惜生命。当生命安全遭遇危险时,往往就能把身外之物看淡了,但如果要为了求法、弘法,也愿意付出一生,甚至遭遇危险,就绝非常人能做到的了。在历史上,玄奘、法显、义净等高僧为求法不惧生死,但还有更多的法师在求法的路上牺牲,甚至未能留下姓名。
■ 四、得睹佛经难
这里的佛经,指的是“三藏十二部”,是佛的法身慧命所在。因为印刷术和网络的普及,现在看到一本佛经是很方便了,但在过去一两千年中,首先得识字,然后得有高僧从梵文译成中文佛经,你还要能够准确理解。即使现在,看得懂佛经上的字,并不代表真的看懂了,所以确实是难上加难。
■ 五、生值佛世难
若是出生在有佛住世的时候,那当然是极大的福报。即使现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了,但佛法还在,还可以学佛,还可以修行,这都是极为幸运的。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灭佛运动,而更长远的未来,佛法也不可避免也要经历“成住坏空”的过程。在几千甚至几万年的时间跨度里,正好生值佛世,的确是相当难得的。
■ 六、忍色忍欲难
“饱暖思淫欲,饥寒起盗心”,世人对于饮食男女的贪求是很难放下的,而这也是修行人要面对的一难。出家人自然有出家人的戒律,而对于一般的学佛居士而言可以有家庭婚姻,但绝不能出现婚姻关系之外的邪淫。
■ 七、见好不求难
见到什么好事、什么好东西,你不去贪求,这也是不容易的。“贪瞋痴”三毒里“贪”排在第一个,为了得到喜欢的东西,有的人就会不择手段而造业,如果贪而不得就会瞋,过于贪恋亦是痴。
■ 八、被辱不瞋难
在生活中,谁没有遇到过他人有意无意的羞辱、曲解甚至谩骂呢?大部分人无法忍受,当即反击,冤冤相报的结果就是积怨越来越深。永嘉大师的《证道歌》中说,“观恶言,是功德,是则名为善知识”。当然,这需要通过很好的修行,能真正地把这个难堪的对境转化为修道的助缘,而不是一味地强忍。
■ 九、有势不临难
有权有势,但又能做到不仗势压人,这其实是很难的。如果能够明白“荣华终是三更梦,富贵还同九月霜”这个道理,就能做到以无常心对待所拥有的富贵名位,也就能处处平等待人,关爱他人。
■ 十、触事无心难
触事,你无论遇到什么事,你要能以无心处之,以无心应付。事情来了,也不要紧,随缘处理;事情去了,更不要紧。就是事来则应,事去则静,这叫无心,没有执著心,没有妄想心。
■ 十一、广学博究难
我们常说一个人知识渊博,不仅包括知识面的广度,更包括深度。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,广泛地深入钻研三藏十二部经典,是极难做到的。过去,精通精律论三藏的法师被尊称为“三藏法师”,但那也是凤毛麟角。网络时代人心浮躁,什么问题都搜索一下,就想三秒钟找个标准答案,而不是带着智慧去思考,有耐心广学博究的人越来越少了。
■ 十二、除灭我慢难
《成唯识论》里说,“我慢者,谓居傲,恃所执我,令心高举,故名我慢”。这也是人的通病,《六祖坛经》中有位诵过三千部《法华经》的法达法师,礼拜惠能大师时头不至地,惠能大师当即呵斥,就算读再多遍,不通达经义,不知我法皆空之理,因而难除我慢。不能认为自己学佛很久或是学识很高、布施很多,就产生贡高我慢之心。
■ 十三、不轻末学难
这一点和“除灭我慢难”有些关联,真正的修行人,应平等对待一切众生,就如《法华经》中的常不轻菩萨那样,对所有人都恭敬赞叹,不会轻视。即使是一点不懂佛法的人,即使在寺院时行为礼仪有偏差的人,也应像佛陀那样客客气气、用方便法门善巧地教化他,而不是劈头盖脸一顿批评,更不能轻视他。
■ 十四、心行平等难
平等心,说说容易,做到很难。一般人,对不同人用不同的心来对待,这是看菜下饭。对自己喜欢或欣赏的人,常常关爱有加;对和自己有过结或是看不顺眼的人,又觉得对方一无是处,甚至小题大作、指责刁难。平等心里也包含着慈悲心,即使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,也能不念旧恶,平等对待。
■ 十五、不说是非难
有人总觉得,“谁人背后不说人,谁人背后无人说”,只要是几个人聚在一起,好象总会谈及他人的是非过恶,现在管这个叫“八卦”和“吃瓜”。初学修道者,首先就要学会不说是非,少言多听。即使说者无心,但听者有意,说人是非常常会引发争纷和祸事,也造成自己人际关系上的障碍。
■ 十六、会善知识难
善知识是指在德行和学问上堪为人天师表的人,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,能够遇到大善知识并得到指导,是需要很大福报的。如果自己没有这样的机缘,就因为福德因缘还不够,那么一方面要积极培值福报,发愿能够得到善知识;另一方面更要精进修学,善知识在你面前,你也得有智慧能够辨别出来。
■ 十七、见性学道难
修学佛法是为什么?不为自求人天福报,而是彻底明心见性、解脱轮回。很多人刚开始学佛时,求道之心很热忱,但学着学着,往往懈怠了,或是偏向着重世间福报或追求神通去了。学佛的目标要清晰,切勿舍近求远。
■ 十八、随化度人难
世间人常有亲疏之分,对亲近的人特别愿意交流说法,与有怨的人就不肯分享了。随化度人指的是随缘度化众生,既能随顺众生机缘,来说法度化,还要本着观世音菩萨那样“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”的心来随缘度化。
■ 十九、睹境不动难
大部分人的心情都高度依赖于环境,心情郁闷了,就去开阔的公园或海边散散心,这也是对的,这属于“心随境转”。但学佛之人最终要修炼的,是面对外界不那么好的对境时,依然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平和,在五浊世间依然能够看得到其中美好的闪光点,这叫做“境随心转”。这绝对不是说说那样容易的,没有常年修习戒和定,很难生出这样的智慧。
■ 二十、善解方便难
佛所说的教法有八万四千法门,都是针对众生不同的“病症”和“根机”,选对“药”更快治好“病”。首先,你得通过“闻思修”拥有度化他人的能力,还得能看清对方是什么特点、什么根器,以对方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佛法。既能因材施教,又令每个人法喜充满,真的需要很高的“段位”、足够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