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华山心安寺的农禅生活

又到了秋收的时候,九华山心安寺心宇师父扛着大冬瓜,脸上流露着丰收的喜悦,这也是寺院师傅们自己耕种收获的。

挑水劈柴,无非妙道;耕田种地,总是禅机。

翻阅高僧传记,黃檗开田、沩山摘茶、石霜筛米、云严作鞋,历代禅师以“劈柴担水无非妙道、行住坐卧皆在道场”的真心妙用,展现出禅法精神与日常劳作的圆融无碍。祖师大德身体力行的劳动不仅让道场得以延续,还推动了佛教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与蓬勃发展,对佛教中国化的发展之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
清光绪二十八年(公元1902年)受中华传统文化浸润的智妙禅师,茫鞋踏上这块土地时身心具安,便用仅有的八块银元购得山场地六亩,在这没有人烟的地方拓荒建寺。而今百余年过去,历代的住持僧人:海明、性光、海德、印空、大行、道林、妙行、演法到现任住持演慧,法脉相系,灯灯相传,清苦持戒,以农禅并举的方式,巩固、建设、发展这一方净土。

九华山心安寺至今依然传承着“农禅并重”之风,一日作,一日食。

在住持僧演慧法师的带领下,九华山心安寺因地制宜在山坡上开荒种茶种菜。春日耕地,夏日除妄,秋日守藏,冬日结缘于众生,以欢喜自在之心劳作于天地之间,在洒扫应对中参习佛法。

晨光中、晚霞里,在九华山心安寺的茶园里、菜地建,经常会看到劳作师父们,或翻土锄草,或埋头劳作。三千云水菩提道,八万尘劳般若禅。心安寺清泉浇灌的绿茶、蔬菜,蕴含着土地的本源力量和寺院修行者普渡众生的大愿。把修行和农业劳动结合起来,借由农禅作物,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。

“农禅并重”最初孕育发端于四祖道信。《传法宝记》记载,道信“每劝门人曰:努力勤坐,坐为根本。能作三五年,得一口食塞饥疮,即闭门坐”。道信号召门人都去从事生产劳动,去垦荒耕田,劈柴烧火,解决吃饭问题,认为它是坐禅的基本保障,是修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