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安禅寺-智妙老和尚德与行

客堂

智秒老人俗姓宋,湖北夏口县蔡店镇人。年青在家做磨坊生意,专磨米麦杂粮。中年感慨人生无趣,即到随县太白顶出家。法名智妙。受戒后,参学金山、高旻、遍访当代大善知识,如金山大定和尚,高旻楚泉和尚、天宁雅开和尚、和湖北的通智老法师。后到九华山翠峰寺听普照、月霞、印莲几位宗教兼通的善知识讲研华严。智老人孔武有力,做事发心,被常住请任库头的职务,照应大众生活,维持常住公物。后来,欲朝礼黄山文殊道场,路经六亩田地方,稍坐休息,不料竟然一坐数小时,身心安然。因而发愿在此建一道场,取名[心安寺],接待朝山的善信,也可安顿修行的清众。

智老人虽然发此大愿,可惜身边仅有几角钱的银币。他倾其所有买了一把劈柴刀和一柄挖地的锹头,从此便独己结茅,安居修禅。除非挑柴下山换取食物,便住山用功,与世两忘。有一次下山,无意间遇到一位行脚朝山的老修行,智老人上前行礼,问他欲往何处。那位老修行回道:去黄山朝文殊。智老人说:“黄山路远,一半天到不了,我在山里有个茅棚,专供朝山人歇脚,可否请去休息几天”。那位老修行听了,即随智老人上山。行在途中,智老人见他衣单沉重,挑负吃力,即欲替他挑担。那位老修行既不相信智老人的好心,又苦于上山吃力,嚷着要回头下山。经智老人一再劝说,才让智老人替他挑着担子到了山上。一看仅只一间茅棚,内中百物皆无,岂是安单之所,当时又要下山。智老人再三安慰,劝其暂留片刻,吃过午饭再走不迟。那老修行见这荒山里确实无处化斋,只好留下。智老人便飞奔下山,买来青菜豆腐粉丝等物,烧好菜饭,供养那位老修行。饭后,智老人从容的说出他在这里搭茅棚住山的心愿,指茅棚前面的几株小树告诉客人说:“这是我挑选的好材料,等它们长大了用来修大殿,作栋梁。那位老修行这才知道他是好人,便一齐共住了几天,见他夜晚不倒单,日里工作不停,吃客人吃剩的菜饭,剩多多吃,剩少少吃。那位老修行看了,也不说什么。等到下山以后,凡是遇到出家人,就赞叹智老人的道德、修持、和供养心。真是“和尚的嘴,报马的腿”,不到一年半载,整个三江丛林,无不知道九华山里有智妙和尚其人。由是慕名而来的,参访求道的,前来亲近同住的陆续不绝,可也有受不了清苦住没多久,半夜里偷着下山的。

智老人有一些奇事,教人十分钦敬。有一次,大雪封山,寒冷异常,五更天,智老人起身作早课,到厨房烧开水供佛,一位同住赶过来帮助提水,智老人先进房里,点着灯一看,一只黑色老虎卧在灶前,头枕着灶台睡得正甜,那位同住吓得一跤跌倒地上。智老人却若无其事似的,用手拨开虎头,照常烧了水,供佛坐香,再到灶房烧早餐,虎犹未去。智老人抚摩着它的头,给它说了三皈,那虎注视着智老人,看了一阵,很驯良的走了。

又一次,一位了兴师陪智老人到前山去,走到打鼓岭的狭道里,忽然前面山坡上下来一只老虎,智老人若无其事似的向前走,那老虎也不畏惧,直到智老人面才站住。智老人很喜悦的用手抚摩虎头,为它说三皈,又教它:但吃三净,不可伤生。老虎噤嘴,径直朝前去了。智老人回身招呼同行的了兴师时,早已不见踪影。他却在对面山头上躲着看热闹呢。

心安寺正在修建大殿时,隔邻山上有颗松树被人盗伐,砍下来的树枝,都倾倒在心安寺的山上,被盗的业主遂认定树是寺中工人或出家人所盗,即到县里去报告,县府警察传智老人去问话。当时司法尚未独立,县太爷兼司法官,上了大堂,县官问道,你是心安寺的和尚吗?智老人答应是。县官问:你知道偷树犯法吗?智老人说知道。县官问:你知道和尚犯法也要惩办吗?知道。县官便吩咐打五十手心。智老人即便伸出手来挨打。跟智老人去的几个年青出家人气得不得了,有的说智老人怯懦,有的说智老人颟顸,甚而有人要当堂喊冤。智老人连忙制止他们说:“你们要知道偷树的当然另有人在,如果被抓到,决不止打五十手心就算完了。试想若是一个穷苦人偷的,被抓来坐牢,他寻了一家老小可该怎么过活。县太爷看我是和尚,又老了,打五十手心,实在是优待,打了,他的责任就完了。失主的气也出了,偷树的穷人也可以安稳的吃几天饱饭。假如他要听说我替他挨打,他下次包定不再偷窃,像这样的好事我们出家人不做等谁来做呢?”

汉口古德寺开山昌宏老和尚是智老人在归元寺受戒时的戒师。智老人每次回武汉化缘时,都去寺里问候。昌老见他常在外面辛辛苦苦的募化,受人奚落厌弃。而且化来的钱财,都给一些老弱残废无用的人用尽了。因而恳切的教训他道:“ 你要住山修行,就多在山里安居办道,一年四季在外面跑,养些无用的人众,这何苦呢。”智老人回答说:“你老人家这番慈悲的隆情厚谊,我非常感激。当初我是念其孤露无依,十分可怜,皆因前生未闻佛法,不修梵行所致。若是今生再不闻法修行,苦海无边,何日才得出头。所以我把他们收留到山上,教他们忏悔念佛,使他们即早离苦得乐。不这样的话,他们在世上没人照顾,自己又没迁善的知识,也没有出苦能力,在社会也给大家增烦恼,添是非,两不相宜,因此我才把他收留起来。既是当初发了这番心,也只好为他们讨人厌弃了。”昌老和尚听了赞叹道:“这几年我看你如此的奔波劳碌,以为太不值得,原来你在行菩萨道,我不如你。”

智老人硕德懿行,感人至深,民国五、六年间,受到他的感化,回心向善的人,不计其数,单只投奔九华山找他剃度出家的至少有一二百人。他感人的德行很多,弟子们平日口头传说,件件动人,真可使[贪夫廉,懦夫立]。只是他弟子中很少有执笔写文章的,没人把这些好德行记下留传后世,给后人作榜样。

九华山心安寺公众号
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