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华山地藏文化(二)

上期内容我们了解到了地藏信仰及其文化,就是围绕地藏菩萨精神探讨学佛修佛途径和方法的人文现象和行为。那么地藏文化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又有哪些呢?今天小编首先和您说说地藏文化内涵的根本——大愿。

大愿,何为大愿?树立远大理想,付诸身体力行是地藏文化的根本内容。主要表现为地藏菩萨大愿称号、九华山道场独有的肉身菩萨现象和肉身宝殿、宝塔的建筑格局与取向。

 

我们知道,在中国佛教中,地藏、观音、文殊、普贤是释迦牟尼佛法系统中的四大菩萨。从佛法角度讲,释迦牟尼佛是一个整体,这些菩萨就代表着佛的一个方面。人是成佛的前提。人在世间,首先要有一定的愿望,有了一定的愿望,就必须有相应的智力支持,而且必须付诸于修和行,愿望才可能实现,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,如果只独善其身,一心向上,缺少大慈大悲精神,则人的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转变程度受到限制,难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。可见大愿、大智、大行、大悲分别是构成佛法完整体系的四大支柱,其中大愿是基础、是前提。同时,在佛教界,大慈大悲表示的是同体同等的法义,同等可见,同体难理,但其表现可见,这其实就是大愿!大愿是大慈的佛法表达。地藏菩萨在这个佛法系统中就是表示大愿的,是关于“大愿”的榜样、教育者和实践者。
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和九华山地藏垂迹则是我们研究地藏文化的重要依据。这两个主要依据中最突出的就是“教愿”,即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的这个大愿——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;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。其实质就是教育人们和社会,只有加强理想教育,人人树立远大理想,一切从自己带头力行做起,才能建立一个大同的美好世界!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,“加强理想教育,树立远大理想,付诸身体力行”是地藏文化的根本内容。

 
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
从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(以下简称《本愿经》)的经名和内容看,这是一部以人和法来称呼的诠表地藏菩萨理行果之途径、方法的佛教经典。当年,释迦牟尼佛为这部经说了三个名字:“地藏本愿”、“地藏本行”和“地藏本誓力”,因为有愿必有行,有行必有力。经书翻译者实叉难陀在三个名字中选了一个能把愿、行、力的意思包括在里面的名字,可以说是概括地藏本愿、本行、本誓力的较为恰当的经名。全经十三品(即十三章)通篇贯穿的根本内容就是“大愿”。

发愿与行动
一个人要立足社会,

要掌握自己的命运,就要立志,要有理想、有抱负。自古以来,圣贤们都要求人“志当存高远”,事实也证明,“有志者事竞成”。所谓愿,就是愿望,实质就是立志。大愿者,立大志,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也。这里的“愿”指的是从菩提心出发(浅说是求觉悟的心,深说是觉悟的心。即只有众生“无我”的心,或者说是“毫不利已,专门利人”的心,这里的“人”则是众生,而非具体的人)所发誓的愿望,是无条件的“无我”的愿望。有条件、有我的因素掺杂在内的则是欲望,比如想发财、想功名、想利益等等。佛教认为:愿望和欲望从法性、从本体上说,是一个东西,但作用不完全一样。发愿是“无我”的清静地行欲,欲就是愿;而以有我之心发愿,只能以有我之心行愿,愿就会变成欲。也就是说,愿是一切修行的根本。“愿为心师”,是指导我们心理活动的老师;愿望一旦确定,就应义无反顾,中途不得退转。特别是佛教学大乘行菩萨道的,“以愿为戒”,更是不得反悔,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,从而推动自己去行愿无尽,这样“愿”就成为生命之行的动力,造福社会的源泉。

 

佛教认为:宇宙与人,佛菩萨与众生能够互相沟通交往的力量在于“愿力”。从佛法上讲,宇宙有三种力量。第一,自力,就是自身的功和德产生的力量;其二,他力,就是他人的力量,就是佛菩萨加持的力量;其三,法力,就是整个世界、周围环境的力量。人们做任何一件事,都是这三力共同完成的。如农民种地:农民自己的投入是自力;自己做不到的必须靠别人的帮助,这是一种加持力;再就是还要靠自然的力量,土地、阳光、水分等等。愿,就是誓愿时,把自己的身心、性命投入进去,然后如来加持,诸佛菩萨帮助你行愿,使这个愿圆满,再加上法界众生之力,这个愿就一定能实现。因为这个愿是清静的,无我的,这种精神可以变成物质,产生力量 。可见,愿也是一种力,是推动和落实行为的一种源动力。

 

地藏菩萨垂迹九华
从地藏菩萨九华垂迹山来看,当年的金乔觉贵为古新罗国王子,不贪图王族的荣华富贵,千万里跋涉前来大唐求法弘法,历经千辛万苦,修行75载,终以不腐肉身开九华山“肉身现象”先河,至今,九华山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已有15尊之多,这在中国佛教界是绝无仅有的。这种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自然形成的现象,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。不能不说是地藏体系以“大愿”为根本的奇迹。如果考察金地藏的肉身宝塔,可见其违背人世常理,采取坐南朝北方向,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,北方代表阴地,这也不能不说是与地藏的“大愿”有关——示现的是“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?”的无我之行。

 

从近现代社会现实看:共产党在最初的宣言中就誓愿“解放全人类”,最后解放自己。也正是这样的誓愿引导着中国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,建立并建设着新中国,使人民走上了小康道路;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倡培育社会主义“四有新人”,其“四有”与中国佛教的菩萨“四大”又何其相似,而四有的第一步就是有理想。同样,无数事实证明,具有运大志向就奠定了人生成功的基础。

 

综上可见,“大愿”教育就是加强理想教育,树立远大理想,付诸身体力行的过程,其实质就是创造和产生“自觉觉他”的动力。它理所当然是地藏文化的根本。而地藏菩萨的“大愿”称号,九华山道场特有的肉身菩萨现象和金地藏肉身宝殿、宝塔的建筑格局与取向,则应该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直观教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