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初四帝与佛结下不解之缘,鲜为人知。
清代第一个入关的皇帝是顺治,他的母亲是孝庄太皇后,父亲皇太极,叔叔多尔衮,他有一个爱妃叫董鄂妃。顺治皇帝有一个师父,叫玉琳国师,对顺治皇帝有很深的影响。顺治皇帝会成为一位笃信佛教的皇帝,跟他的生活、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。他的祖父努尔哈赤是佛教徒,常常手持念珠,在他们故乡盖佛寺。顺治皇帝曾说:“吾本西方一佛子,为何落在帝王家”,可见他信佛之深。康熙在位61年,为全国各寺庙所写的匾额对联就多至千余。雍正皇帝重视佛教禅法,亲自编纂了一部关于佛教的《御选语录》。乾隆皇帝一生除宣扬佛教的教义外,提提倡刻经、译经。清统治者如此重视佛教,九华山自然受到青睐。
康熙四十二年(1703),圣祖南巡,驻跸江宁府,准两江总督阿山、安徽巡抚喻成龙、兵部侍郎胡曾恩等奏请,遣包衣昂邦赫奕、内侍李环、太仆寺少卿格尔芬至九华山进香,赐银300两供养;四十四年(1705),康熙又于南巡途中应安徽巡抚刘光美奏请,御书“九华圣境”四字匾额赐化城寺,而将真迹收藏于寺后藏经楼;四十八年(1709),复敕内务府广储司员外郎乌尔胡至九华山进香,并赐银200两供养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),乾隆应两江总督高晋奏请,在南京为九华山化城寺御书“芬陀普教”四字匾额,并派遣江南布政使普福上九华山进香送匾,真迹收藏于藏经楼。
清朝的皇帝,基本上只有不幸的皇帝,没有不好的皇帝。顺治皇帝十四岁开始努力用功读书,学习满文、汉文,汉文程度好到可以读佛经,甚至可以和当时的高僧谈论。有一次,顺治皇帝对一位大和尚说:“我上辈子一定是一位出家人,我每一次到庙里,看到僧家那窗明几净、清净的环境,就不想再回到宫里了!”在董鄂妃过世后两个月内,他三十八次到高僧会馆内彻夜长谈,完全沉浸在佛法的境界里。历史上记载康熙皇帝南巡六次,有五次到五台山找他的父亲。根据很多历史资料,顺治皇帝当时是出家去了,他还写了一篇很有名的《赞僧偈》。
顺治皇帝有一个皇子玄烨继承帝位,就是康熙皇帝。康熙八岁当皇帝,他五岁开始读书,自我要求很严,每一篇文章、每一本书要读一百二十遍,每一遍都要做记录。在信仰方面,他没有像他父亲那么深的渊源,因为中国传统上是以儒教为主,他比较偏重儒教。可是很有趣的是:康熙皇帝很喜欢写经,如《心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。康熙二十五年,他在宫中设立“中正殿念经处”,负责宫中藏传佛教事务,并兼办造佛像。每年大年初一、浴佛节、生日、每月初一十五几乎都抄写《心经》一部,数十年如一日,一直到过世前都还保持这种习惯。
康熙皇帝之后是雍正皇帝,雍正皇帝常被认为是篡改遗诏才登上帝位,其实不可能!因为清朝的遗诏,是以满文和汉文并列书写;有可能把汉文“传十四子”改为“传于四子”;可是满文改不了,所以篡改遗诏的事是不可能的。雍正皇帝虽然只当了十三年的皇帝,可是他非常用心,把国家治理得很好。他认为自己是和尚转世,自称圆明居士、破尘居士,表示身不出家,却是在家修行,甚至在宫中举办法会,召集全国有学行的僧人参加,并亲自说法。他虽然政务繁忙,还写了三本和佛教有关的书(圆明语录、圆明百问、拣魔辨异录)。雍正自认为是和尚转世,他有一首题为《自疑》的诗:“谁道空门最上乘,谩言白日可飞升。垂裳宇内一闲客,不衲人间个野僧。”他认为虽然当上皇帝,可是他是和尚皇帝。
接着是乾隆皇帝,他是历史上最好命的皇帝,有个好的爸爸和爷爷,先帮他把国家打好基础,他又长寿。他不像他的爸爸和爷爷,要经过斗争才当上皇帝。乾隆皇帝像他祖父一样,叶非常喜欢写经。每月初一、十五,以及过年、浴佛节、自己的生日,都要写经。一年下来,像《心经》至少写二十六部;乾隆皇帝执政六十三年,若以此推算,光是《心经》,乾隆皇帝至少抄了一千六百三十八部。而且他还抄了《金刚经》、《八大人觉经》、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圆觉经》、《维摩诘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华严经》,以及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等。
九华山地藏菩萨信仰的专门道场在中晚唐相交之际形成后,又经过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的扩充、增建,更加兴旺发达起来。特别在明代和清代前期,九华山地藏道场发展到了鼎盛时代。这与帝王的护法的“功德”是分不开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