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名词:菩萨十地位

十地,所谓十地,地是能生能载的意思,能生无量功德的无量法门,能载无量众生至究竟佛地。地地能生,地地能载,一地比一地广大,一地比一地高深,直至究竟佛地,便是等虚空,遍法界,广大而无边际,高深而无极限了。十地的名称是:

 

(一)欢喜地,

(二)离垢地,

(三)发光地,

(四)焰慧地,

(五)难胜地,

(六)现前地,

(七)远行地,

(八)不动地,

(九)善慧地,

(十)法云地。

(术语)是华严仁王等诸大乘经所明大乘菩萨之十地也。

 

一、欢喜地,为菩萨既满初阿僧祇劫之行,初得圣性,破见惑,证二空理,生大欢喜,故名欢喜地。菩萨于此位,成就檀波罗蜜。

 

二、离垢地,成就戒波罗蜜。断修惑,除毁犯之垢,使身清净,故云离垢地。

 

三、发光地,成就忍辱波罗蜜,断修惑,得谛察法忍,智慧显发,故云发光地。

 

四、焰慧地,成就精进波罗蜜,断修惑,使慧性炽盛,故云焰慧地。

 

五、极难胜地,成就禅定波罗蜜,断修惑,真俗二智之行相互违者,使之合而相应,故云极难胜地。

 

六、现前地,成就慧波罗蜜,断修惑,发最胜智,使现前无染净之差别,故云现前地。

 

七、远行地,成就方便波罗蜜,发大悲心,亦断修惑,远离二乘之自度,故云远行地。此位即终第二阿僧祇劫之行。

 

八、不动地,成就愿波罗蜜,断修惑,作无相观,任运无功用相续,故云不动地。

 

九、善慧地,成就力波罗蜜,断修惑,具足十力,于一切处知可度不可度,能说法,故云善慧地。

 

十、法云地,成就智波罗蜜,亦断修惑,具足无边功德,出生无边功德水,如大云覆虚空出清净之众水,故云法云地。

 

一、本有无垢之十地 即一切众生,本有净菩提心,所具足之无量功德,开而为十也。
二、修生显得之十地 真言行者,断三妄执而后,依三密之妙行,而修显自心本有之十地功德也。

‘十地十心’初地为种子,二地为芽,三地为疱,四地为叶,五地为花,六地为果,七地为受用种子,八地为无畏依,所谓果中之果也,九地为有,进求佛慧,坐是最胜心也,十地为决定心。

从初住至十回向,一共三十个阶位,乃是菩萨的贤者位,通常简称为三贤位。十回向的最后一念,首先破一分无明,便入初地。十回向位修习中道观,以中道观破一分无明,便显一分三德,而证第三不退,称为念不退,开佛眼,成一切种智。初地以上,便是圣位菩萨了。

 

圣位与贤位的分别,乃在中道观的修证与否;只要中道观修成一分,便破一分无明;破一分无明,便显一分三德;破除无明及显现三德的智慧,便称为佛眼。此所谓佛眼,实即指的体证不真不俗与即假即真的智慧而己。能够体证了真俗圆融的道理,便是明了佛眼,但此绝非止于口头说说,一定要彻心彻性地亲证之后,才能算数。能够知道一切法一切相,空如寂灭,又能知道一切法一切相的种种分类差别,能够如此地空有双照,真俗圆融的智慧,便称为一切种智。

 

其实,中道观也好,佛眼也好,一切种智也好,都是指的一样东西,那就是能破无明能显三德的智慧而已。无明不破,三德不显;显了三德,才入圣域的阶位。

 

所谓三德。乃是大涅槃的秘密藏,那就是:体证了佛性本体,称为法身德;如实明了觉知一切的法相,称为般若德;远离一切系缚而得大自在,称为解脱德。

 

所以,初地以前的菩萨生死,是由业力决定的,不得自主的;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生死,是由自己的愿力决定的,能够自由作主的。

 

所谓念不退,是指了知生死本际,涅槃本际,烦恼本际,菩提本际;生死涅槃,烦恼菩提;不一不异,念念能与佛智相应的意思。

 

所以,菩萨到了初地以上,便能自由化现,虽是菩萨,而能分身百界,以佛的姿态出现,教化有缘的众生。

 

但要究竟成佛,尚须地地破除无明,地地分证中道,地地增显三德,地地开一分佛眼。到了第十法云地,再破一分无明,便进入一生补处的等觉阶位;所谓等觉,乃是相等于佛而又略微不同于佛的意思。

 

到了等觉位的菩萨,除了佛陀,无人能够测知等觉与佛的不同之处。

 

所谓一生补处的生字,是指尚有一分变易生死未了的意思。凡夫与贤位的菩萨,有出胎入腹而又老病死亡的生死,称为分段生死;已了分段生死的圣位菩萨,自初地以上脱离三界的分段生死,他们每破一分无明,每更向上一层,也是称为生死,那是叫做变易生死;仅余一分无明,仅须更上一阶的等觉菩萨,便称为一生补处。

 

但也可以解作:尚有一次八相成道中由兜率天下来人间,投胎、住胎、出世、出家、成道、说法、涅槃之后,不再受生的意思。

 

以上是对于菩萨阶位的约略介绍,若要细论,即每一个阶位,均有不同的意义,为了篇幅所限,只能介绍到此了。

 

8